企业排污智能管控系统

发表时间:2022-11-28 13:59

项目简介



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战役的全面打响,对企业的环境监管要求越来越严,要求创新监管方式,核实企业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并加强排污单位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的过程监管,实施差异化管理。因此,采用传统“执法+监管”的环境管理模式,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运行难以实时监管的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是传统的环境监测只监测固定污染源的排放结果,不监测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无法杜绝企业因节约成本关闭治污设施、采取稀释手段或偷排暗排污染物,或采取停电停产等特殊工况应对环保检查,且部分治污设备即使低负荷运行也能达标,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监测设备、监测数据的造假更是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应对;另一方面,面对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及执法人员人手不够的问题也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污染排放的在线监测,但受建设运行费用制约,超九成的中小企业没有条件安装传统的在线监测设施,怎样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现高效环保监管,督促中小企业主动减排,已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点。


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多点通讯问题得到解决。济南市企业排污智能管控系统创新性的探索了中小企业非现场执法工作模式,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对企业治污设施进行24小时监控,建立了企业、区县、市级报警联动机制,并拓展应用到餐饮油烟治理监控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众多、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从随机执法到精准执法的转变,推进了济南市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21.png


建设内容



1、企业现场端电量信息采集设备以及智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建设,并编制用电量监测布点技术规范。


2、生态环境部门端用电监管平台建设,包括搭建济南市排污企业用电量信息数据库,构建排污企业生产与治污设施运行负荷分析模型,建立排污企业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智能管控体系,研发WEB端应用子系统实现环境管理的远程监管,研发移动端应用子系统便于环境管理移动执法和排污企业实时监控。


通过企业产污设施过程监测数据、末端监测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历史数据分析,追溯排污企业生产运行状况,验证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合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建立大气污染应急管控体系,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在重污染天气下统计排污企业停产、限产执行情况,可实现重污染天气重点管控企业停限产精细化管理。



322.png


实施效果



本项目通过实时采集影响污染物排放的核心生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关键电气参数数据,建立用电参数与生产治污运行状况的关联分析数据模型,实现生产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的联动监控。


本项目解决了排污企业尤其是中小排污企业日常环境监管难、巡查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倒逼、引导、督促企业自觉守法。探索企业非现场执法工作模式,有效落实、监督、评估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的停限产执行情况,为有效落实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


本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既可智慧监管,做到对企业从单纯的污染物排放监测到治理环节监测的延伸,又能解放人力,让环境监管从被动响应式调查处理,转向提前介入式服务督促,真正实现环境问题由“惩”与“罚”到“防”与“督”的转变,督促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325.png


案例创新点



1、在国内首创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响应智能评估方法。构建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厂一策”分析模型,分31个行业,根据企业绩效分级、企业生产工艺进行智能差异化监控预警,大大减少人工核实企业实际响应情况的工作量。


2、创新应用物联网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大幅降低通信费用、减少政务云负荷。一是采用LORA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内部安装多个监测装置后,信息实现自组网传输,节省了联网通讯费用。二是企业的异常报警和生产负荷分析采用分布式计算,全市系统智能分析采用云计算,分布式计算+云计算技术大大减轻了政务云计算中心的负荷。


3、创新非现场监管+精准执法监管模式。建立环境管理的报警三级联动处理机制,2小时以下报警由企业自主处置上报,超过2小时不满4小时报警由区县分局督办,报警持续4小时以上报警由市级督办。开发了企业应用APP,实时为企业推送用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电量监测信息,为企业精细化环境管理提供支持。


媒体宣传



1、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技支撑 手机上进行环境执法》报道


2、大众日报《企业电量监控系统成了环保“监督员”》报道


3、大众网《[创城再出发 品质再提升]济南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电量环保监控》报道


4、齐鲁晚报《济南治污放大招 设备是不是运转,看用电量就知道了》报道



326.png


分享到: